北京捷盟管理咨询有限公司
客服专线: 4006-518371 总机: 010-82251245/1246
金融行业

大数据时代:传统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之间的博弈

摘要:近日,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举行的“基于中国大数据的市场洞察和管理启示”国际研讨会上,浦发银行科技开发部副总经理陆小勇表示,互联网公司手里的数据未必够大,而传统商业银行手里的数据也未必就小,关键在于数据质量和能否有效利用。

近年来,传统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之间的博弈已被各界炒至白热化。互联网金融企业掌握了最新的大数据,且随着银行客群下沉、互联网金融客群上移,外加混业管制放松,双方的“客群交叉地带”正不断扩大。对于传统商业银行而言,如何有效利用既存的大数据?如何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突破重围?


近日,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举行的“基于中国大数据的市场洞察和管理启示”国际研讨会上,浦发银行科技开发部副总经理陆小勇表示,互联网公司手里的数据未必够大,而传统商业银行手里的数据也未必就小,关键在于数据质量和能否有效利用。

“客群交叉地带”扩大

尽管近几年互联网金融的崛起的确使得银行感到了压力,但事实上,互联网金融并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,例如银行做的是存、贷、汇、理财等四项基础业务,而互联网金融也是如此。

但不可否认的是,互联网金融的确改变了游戏规则,传统银行的业务模式、客户获取、机构竞争力,甚至银行业格局正在受到影响。

当前,双方“客群交叉地带”的逐步扩大也进一步加剧了传统商业银行谋变的压力。具体而言,起初二者存在互补性,互联网金融填补了传统银行的客户群和服务空白,比如互联网金融关注贷款额度500万以下(更多是100万以下的长尾客户)。然而,二者竞争也在加剧。“银行客群下沉,互联网金融客群上移,混业管制放松,从而形成了‘客群交叉地带’、”服务交叉地带“的竞争。

对此,陆小勇也表示,寸有所长,尺有所短,关键是场景。比如,银行存在线下优势,注重流程管理,强调规范严谨,讲求诚信、品质、放心;而互联网金融企业具备线上优势,注重交易驱动,强调大数据法则,讲求边界、价优、个性。“大数据为银行防范的是500万-1000万元损失的风险,为互联网金融做的是驾驭防范500-100个1万元损失的风险,银行在这方面的大数据运用非常薄弱。”

就2015 年来看,根据银监会公布的数据,截至 2015 年三季度末,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 11863 亿元,不良贷款率 1.59%,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增长3437亿元,已大幅超过 2014 年全年的水平。

数据质量是关键

当前,“大数据时代”已成了全民舆论和各类商业模式的中心,那么对于传统银行而言,如何真正利用好手中的大数据呢?

陆小勇指出,互联网金融手里的数据未必够大。“金融是周期性行业,互联网金融的数据之大,在于更新快、种类多,但是如果没有走过荆棘的波峰和波谷,就还要积累,才能真正可信。”

相较之下,传统银行手里的数据也未必就小。“传统银行缺乏的其实不是数据,而是挖掘数据的意识和能力,特别是对客户行为分析的能力。尤其是银行间的数据共享是有限度的,主要的障碍在监管和法律方面的问题,这也对数据有效利用形成阻力。”他称。

未来,对于银行而言,当前不应该把太多精力花在追求“完美”的数据质量上。“海量数据,快速更新、各式多样、源头众多,让传统的、全面的数据清洗在大数据应用场景中失去意义。数据质量是用出来的,不是管出来的,”

此外,大数据分析要强调相关性,允许试错,这好比“沙里淘金”,从大量的“相关性”中总结沉淀出“因果性”,以“量”换“质”。

同时,陆小勇也表示,交易系统和统计报表要强调“因果性”,要求所有结果可严格回溯到源头(比如总分核对),从源头抓起,防止“垃圾进垃圾出”。“尤其是参与人、产品、协议、渠道、时间、财务以及资产、日期、汇/费率等公用信息在内的‘主数据’的质量。”

银行突破需“三步走”

面对互联网的冲击,陆小勇认为银行应该对三大方面给予更大关注。

第一,积极推进存量业务互联网化和交叉地带的差异化、特色化。向互联网企业学习,根据大数据定制化服务,并发挥资金成本,资本、风控等优势形成特色,向交叉领域渗透。

其次,要积极打造数字化银行。一方面加快实现银行对客户感知的数字化,实现渠道接触的数字化,自身运作流程的数字化,以及客户和银行资产增值的数字化,同时也密切关注“互联网+区块链+投行制造”等技术发展的影响。

最后,积极筑巢引凤也对“以人为核心”的传统业态至关重要。筑巢就是要因地制宜地优化银行自身组织构架和运作机制,引凤就是要设立特殊的人才引进、培养和选拔机制,符合互联网创新的需要,特别是对年轻人才的发展。近年来,传统商业银行人才的流失较为严重,而互联网金融企业也成了主要的吸纳场所。

(引文来源:一财网)


首页| 关于捷盟| 咨询业务| 行业中心| 捷盟团队| 公司业绩| 联系我们 |
Copyright@ 2002-2005 捷盟 All Rights Reserved
京ICP备08103438号
友情链接: 企业文化咨询 公司内网